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新中国成立初建立的极谱实验室的基础上,经过六十多年的持续努力发展起来的。1989年,汪尔康与同事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又把该室建设成为我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尔康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作为实验室的开拓者和重要的组织者,他注重结合国家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始终坚持抓方向、抓项目、抓产出、抓人才、抓管理、抓支撑。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该实验室已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几百人,其中有6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7人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奖、7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多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还荣获了一批国家、院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和发明专利,业已成为我国分析化学领域重要的创新基地。根据美国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c Information)和国际知名出版公司Elsevier (1993~1997)的调查,该实验室近年来被列为国际电化学实验室发表论文最活跃的前10名,并有2人被ISI列入国际电化学论文发表前100名,其中1人名列榜首。汪尔康是《分析化学》主编,每期送他审定的英文稿,他都仔细审改并及时返回编辑部。他多次强调“编辑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认真审理和加工,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要放过”。他对科研造假深恶痛绝。他指示编辑部:“凡是发现抄袭、造假的稿件,不管他是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并要通知作者单位,拿出处理意见来!”《分析化学》在他领导下,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1992年汪尔康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上任后,他带领班子集体,着力抓研究所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抓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着力抓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抓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他担任所长的四年间,应化所先后获国家和院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8项,科技论文发表总数持续位居国内科研机构首位,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跻身全国研究机构前列;成立了长春科鹰防腐保温公司、应用化学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开发实体和具有产学研特点的中心,确定并加快了一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大力推进以工资总额包干为龙头,以专业技术职务分级、行政职员职级、工人考核定级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研究生教育。一系列新举措使应化所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先后被中国科学院和吉林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改革与发展优秀奖”、“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汪尔康十分重视应化所辐射化工厂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其投入,及时引进重要设备,积极扩大企业规模和开拓市场,使辐化厂迅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汪尔康确立了科研成果向社会化和规模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战略。创建了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对公司进行融资和扩大资本,至1996年“长春热缩”的注册资本已迅速达到5896万元,成为拥有7大产品系列、近千个品种的国内该领域龙头企业,使“长春热缩”得以在上海成功上市。成为中科院第一个上市公 司,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应化所位于长春南湖之滨的风景区,是市政府重点开发地段。所内职工原居住在日伪时期修建的二层小楼里,破旧狭小,居住条件很差。汪尔康决心改造职工住宅小区。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浩大工程,机会来了,阻力也大了,面对滚滚的指责声,汪尔康果断做出了开发科技花园小区的战略决策。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建成住宅8栋,建筑面积近五万平方米,安置和调串职工住房一千五百多户,职工住房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并成为中国科学院系统首家进行房地产改造的研究所,广大职工无不交口赞誉。
Copyright@20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吉ICP备12000082号
邮编:130022 E-mail: fli@ciac.jl.cn